本文摘要:文章泉源:新音乐工业视察作者:新仔NB 标题,我原本想的是“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为音乐付费?” 转而一想,感受不太合适。在音乐消费上,国人缔造过惊人的数字。1980年月到1990年月初,张蔷、费翔、李玲玉和孙国庆等的盒带都是百万起步。 其中,张蔷1983-1988年刊行的盒帶总销量凌驾2000万盒,费翔1986-1989年在内地刊行的5盒磁带总销量凌驾2000万盒。韩宝仪的《粉红色的回忆》一张盒带,1987- 1997年累计销量2000万盒。
文章泉源:新音乐工业视察作者:新仔NB 标题,我原本想的是“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为音乐付费?” 转而一想,感受不太合适。在音乐消费上,国人缔造过惊人的数字。1980年月到1990年月初,张蔷、费翔、李玲玉和孙国庆等的盒带都是百万起步。
其中,张蔷1983-1988年刊行的盒帶总销量凌驾2000万盒,费翔1986-1989年在内地刊行的5盒磁带总销量凌驾2000万盒。韩宝仪的《粉红色的回忆》一张盒带,1987- 1997年累计销量2000万盒。更有甚者,《篱笆墙的影子》听说一盒盒带的销量就高达2000万盒。
中国盛行音乐工业因为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数据统计,所以上述数字多数只是网间听说。但从一些专业媒体的报道看,1990年月前后,中国音乐盒带的销量不低。署名单元为”中国唱片总公司“的李正本的一篇文章提到,“九十年月以后 , (中海内地)音乐盒带的年销量都在一亿五千万到两亿盒之间。
”(《音像制品的现状及展望》,李正本,《影视技术》,1995) 同期(1990-1994),美国市场盒带销量在3.5亿盒左右,全球市场音频磁带销量是13-14亿盒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正版音乐盒带销量曾是美国的1/2,全球市场的1/9。加上盗版就更不得了。
据《中国经济体制革新》1993年的一篇报道,由白昼鹅出书社引进刊行的郑智化专辑《水手》,“白昼鹅”只刊行了80多万盒,而全国的总刊行量达300万盒,出书社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比例。(《音像市场:莺歌燕舞中的困扰》,周红军,1993) 盗版率高达73%。根据这个比例算,1990年月初,中国人音乐盒带正版、盗版总消费量可以跟全球最大音乐市场的美国正版盒带消费平起平坐。
(虽然,那会美国佬已经转向CD消费了,但这个消费量还是很可观的,究竟,其时美国人卖盛行音乐已经卖了100年了,中国才卖了10年) 盗版消费也是消费,不管怎么样,听歌都要花钱,只是钱没有回流到行业上。所以,不能说中国人不愿意为音乐花钱,只是,时代给人们提供了不用花钱的条件。当消费者有条件不花钱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选择不花钱的,不止中国人如此,老外也如此,所以美国唱片业才非把Napster搞死不行。
(参看:传统唱片业是怎么垮掉的?) 中国的特殊情况在于,传统唱片业起步较晚,各方面都不够完善,所以,受到互联网的打击会比力大。加上,中国又是世界上互联网生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当技术进步快于工业调整的时候,问题就比力突出了。互联网对于国人音乐消费看法的瓦解,首先是从流传层面开始的。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和内容,这些信息和内容远远凌驾了市场上的正版供应,让用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
对于一个听众来说,如果在网上什么都能听到,他肯定不会再想为听歌花钱。而在21世纪前十年的中国互联网上,还真是什么都能听到,谁的歌都能搜到。
尤其是外洋音乐。外洋音乐的正版消费,恒久差别步,引进版不光少,而且慢。互联网大门一开始,什么都进来了,用户需求获得极大满足。(参看:从嗜碟如命到放弃买碟,我是怎么做到的?) 甚至,MP3搜索好用曾是一件令海内互联网圈自满的事情:《互联网周刊》2005.10.10 既然MP3搜索都那么好用了,用户自然更不想为音乐花钱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花钱是最经济的选择。花钱听歌反而会让网友以为自己无能、落伍。相反,iTunes的乐成证明晰,如果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比免费听歌更有吸引力的产物,消费者也会愿意消费。
惋惜,21世纪前十年,中国市场没有泛起这样的产物。(iPod只管也在中国销售,但缺了iTunes音乐商店,苹果那套音乐消费模式就不建立了,参看:为什么说乔布斯救了音乐工业?) 互联网对于国人音乐消费看法的瓦解,也跟互联网早期的经济模式有关。
实际上,其时互联网经济完全可以简朴归纳综合为“免费经济”:通过无门槛的免费“入口”,积累大量的用户和流量,然后再想措施盈利。门户如此,杀毒软件如此,音乐网站同样如此。无论是盗版音乐网站还是正版音乐网站,都免费,靠广告或彩铃挣钱。
虽然,像新浪乐库这样的正版在线音乐听歌网站泛起,可能有人会认为是无奈之举。“已往几年,海内付费音乐下载的网站没有一个取得了乐成,大多数死不活。这已经说明,付费数字音乐下载的模式在中国基础走不通”。
2007年,冯楚军向《财经时报》分析说。(参看:中国数字音乐的付费之殇 ) 如今看来,“免费听歌”可能更切合其时的互联网潮水。从艾瑞2007年做的观察看,免费音乐网站更受网友青睐 十年前,《连线》杂志的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曾经出过一本书《免费:商业的未来》。
这本书其时被许多互联网人奉为“圣经”。在互联网普遍崇尚”免费经济“的情况下,音乐不行能独善其身。
可是,文化工业的特殊性在于,版权的存在决议了音乐或影视都不行能做到克里斯·安德森所说的“成本趋于零”,所以“免费经济”套用到互联网音乐上就会出问题。2007-2010年,新浪、巨鲸和诺基亚都先后推出各自的正版免费服务,但最终都垮掉了。在盗版免费听歌网站大行其道的时候,正版网站的收入基础不足以支撑高额版权投入。所以,正版想要存活,盗版非死不行。
谢谢国家,2010年出重拳关闭了大批盗版听歌网站。在政策的压力下,2011年,百度MP3实现了正版化。
4年后,国家再出重拳,版权局公布“史上最严版权令”,效果是,中国从数字音乐盗版率最高的国家酿成了正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并因此获得IFPI的点名表彰。(参看:从反面典型到世界前十,中国音乐靠什么绝地。
本文关键词: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为,数字,音乐,付费
本文来源:澳门一沙金网址娱乐网站-www.shgulan.com